close

Montreal,Canada  

montreal F.jpg

N.Djokovic def. M.Fish 6-2 3-6 6-4

      經歷了這麼久,Rogers Cup終於有了比較像樣的比賽,比起那兩場糟糕的SF,這場比賽真的刺激多了,美技自然每場比賽都會有一些,但是這場比賽是少數雙方都有機會拿下勝利的比賽。

      第一盤由Djokovic先破發,其實在Djokovic的發球局Fish拿到了很多的破發點,但是都沒有掌握好,反倒是比較晚出現破發點的Djokovic率先破發,盤末時Fish又不穩,所以就形成了6-2這個看似懸殊的比分,其實這一盤打了挺久的。

      在第一盤的盤末到第二盤之間,有點忘了確切局數,我覺得Djokovic的手臂好像出了問題,而且應該是不只一點點問題,之後接連好幾球的回球都比平常擊球低很多然後觸網,而且他開始不斷的揮動手臂,整個擊球節奏也變得很奇怪,聯發球局也打得亂七八糟,調整了很久才進入稍微正常的狀態,可想而知的,當一個球員抓不住節奏、回球屢屢出界的時候,是不可能贏的,所以這一盤理所當然的掉了。

      比賽進入決勝盤,Djokovic狀態稍稍恢復,但是自己的發球局也都是很辛苦才保住,在第5Fish的發球局,Djokovic幾記漂亮回球逼出了破發點,隨後Fish回球觸網讓Djokovic成功破發,但是Fish依舊頑強抵抗,尤其最後一局的Deuce打了好久,最後才因回球出界輸掉這場艱困的比賽。

      因為這場比賽,Djokovic成為ATP歷史上(公開賽時代)第一位單季至少5座ATP Masters 1000的選手,也是繼Sampras後第一個甫當上球王的第一場比賽就冠軍的選手。

以下是本場比賽數據統計(其實Djokovic在很多項數據上都是相對劣勢的):

技術統計.jpg    

      對Djokovic來說,面對Head-head交手紀錄6-0Mardy Fish贏的並不輕鬆,整場比賽持續了差不多兩個半小時,雖然都沒有打到搶七,甚至都沒有打到第7局,但是依然艱苦異常,而且恐怕在比賽中傷及的右手臂還會對未來的比賽造成一些困擾(當然是希望不會…),不過,對於今年賽季表現極為搶眼的Djokovic來說,這些可能不算甚麼了。

      倒是對於Fish來說,,打出了一場好比賽,也成為2011 Rogers Cup唯一從Djokovic手中拿下一盤的球員,這場比賽卻又讓他更加感到心酸,首先,是生涯第4次拿ATP 1000的盤子(就是亞軍,而且每次都是打到決勝盤才輸),還有雅典奧運的銀牌,卻沒有半個250分以上比賽的冠軍,再來,就是生涯在ATP級別的比賽對戰現在網壇Big3只贏過一場(2008 BNP Paribas Open v.s Federer),對戰Djokovic則是7連敗,值得一提的是:我會說Big3不是因為看不起Murray,而是他對Murray交手7次贏了三次,而且最近是四連勝。

      今年的Rogers Cup不禁讓人開始懷疑Big4對網壇的統治能力,才第二輪就兩個出局(還是因為他們第一輪輪空),第三輪又出局一個,等於是說八強俱樂部裡只有一個Big4成員,這在ATP是少見的事,但是Big4依舊包下了這座獎盃。不同於WTA缺乏具備統治能力的選手,每次比賽都種子掉滿地,近年的ATP一直都處於壟斷的狀態,一直都不缺人統治,從Federer開始,Federer狀態稍一下滑,馬上Nadal就補位上來了,今年Djokovic又把Nadal的統治權搶走,就算不說個人統治,談談Big4的聯合壟斷,在過去51站的ATP大師賽中,僅有12座的冠軍不屬於Big4,而在過去31個大滿貫中,又僅有3個不屬於Big3(這裡突然少一個的意義我想大家都懂),這個數據或許會令人相當驚恐,但是事實就是如此。

      這一站,看起來其他選手有著爭奪冠軍的機會了,因為Big4以去其三,只剩Djokovic單獨作戰,但是這座獎盃,依然被包走了。

    2011Rogers Cup一度降低了人們對Big4信任,卻又在決賽更加堅定了這個難以被擊敗的Big4

 

 

(話說我超同情Rogers Cup的組委會,Djokovic排名升上第一,照理來說應該是和Murray同半區,然後Fed-Na同半區,他們故意把FedererDjokovic分一組,NadalMurray分一組,期望看到的自然是Fed-Na出現在決賽,不然至少也要是Na-Djo的對決,這樣門票才會比較好賣,結果第二輪就沒了這兩種可能,第三輪就發現,連Fed-Djo的半決賽都不可能出現了,下一站賽事Western & Southern Open他們好像還不死心,繼續這樣分,不過第二輪就出現Federer vs Del Potro這種戲碼真是不錯^^)

 

arrow
arrow

    Tiffany C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